admin
10月
04
2025
0

坐在他的肩膀上,真的能摘到星星—老将李哲与少年陈光的跳水传承之路

在刚刚落幕的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子双人十米跳台的决赛现场,出现了一幅注定载入史册的画面:当最后一跳近乎完美的水花消散,计分板上亮出冠军归属的那一刻,年轻的陈光激动地跃起,双臂环住了身旁老将李哲的脖颈,李哲则稳稳地将他球友体育托起,那一刻,陈光挥舞着手臂,仿佛真的触摸到了体育馆顶棚如繁星般的灯光,这个瞬间,完美诠释了赛前李哲对陈光说的那句话:“别怕,坐在我的肩膀上,你就能摘到星星。”

这场胜利,远不止是赛事直播平台一枚金牌的重量,这是32岁的李哲,职业生涯的告别之战;这也是19岁的陈光,首次登上世界级大赛的最高领奖台,一条崭新的传承之路,在十米高台与一池碧水之间,熠熠生辉。

孤独高台与一份沉重的托付

李哲的名字,在过去十年里,几乎是中国跳水男子十米台的代名词,两届奥运冠军,数不清的世界杯、世锦赛头衔,将他推上了神坛,也让他背负了巨大的压力,随着年龄增长,伤病的困扰和新人的冲击,让他的状态时有起伏,本届世锦赛,他早已对外宣布,这将是他职业生涯的最后一舞。

而陈光,则是近年来冉冉升起的新星,他以难度系数高、动作大胆飘逸而闻名,但国际大赛经验的缺乏和心理素质的不稳定,是他明显的短板,赛前,跳水队做出了一个大胆而富有远见的决定:让这对年龄相差十三岁的“老少配”搭档出征双人项目,这不仅是战术安排,更是一次意味深长的传承,对于陈光而言,李哲不仅是池边的队友,更是精神上的向导,训练中,每一次起跳、翻腾、入水,李哲都会用他积累了十几年的经验,细致入微地指点陈光。“你的收腹再紧一分”,“打开时机要再早零点一秒”,这些宝贵的经验,是任何教科书都无法赋予的财富,李哲对陈光说:“我的任务,就是在你起飞前,给你最稳的支撑,你要做的,就是心无旁骛地去触碰天空。”

决赛日,惊心动魄的逆转之旅

决赛进程并非一帆风顺,前两跳,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默契的配合,他们稳居前列,然而第三跳,陈光因为紧张,入水时出现了明显失误,水花溅起了巨大的涟漪,分数出来,他们的排名瞬间跌出了前三,镜头捕捉到,陈光走下跳台时,眼神中充满了自责与慌乱。

关键时刻,李哲没有一句责备,他只是用力地拍了拍陈光的后背,把他拉到一边,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:“忘记那一跳,看着我的眼睛,相信我的节奏,还记得那句话吗?坐在我的肩膀上。” 这简单的话语,像一颗定心丸,从第四跳开始,李哲用他教科书般稳定、近乎完美的发挥,一次次将搭档从压力的边缘拉回,他的每一次起跳,都仿佛在向陈光演示,什么叫做“大赛的心脏”,陈光的状态被逐渐点燃,他跟上李哲的步调,动作越来越自信、舒展。

决定胜负的最后一跳,是他们练习中成功率并不算太高的超高难度动作,站上十米台,俯视着下方微澜的池水,现场寂静得能听到心跳,李哲转头看向陈光,眼神里是绝对的信任和鼓励,助跑、起跳、翻腾、转体……两人的动作如同镜像般同步,在空中划出两道优美的弧线,最终笔直地插入水中,只激起一圈细微的涟漪。

“成功了!”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,陈光从水中冒出头,第一件事就是寻找李哲的身影,当他看到记分牌上显示他们逆转夺冠的分数时,情绪彻底释放,于是有了文章开头那感人至深的一幕。

传承,比金牌更闪耀的光芒

坐在他的肩膀上,真的能摘到星星—老将李哲与少年陈光的跳水传承之路

赛后新闻发布会,李哲的眼眶湿润了,他说:“我兑现了我的承诺,我把陈光,托到了他能看到最远风景的地方,这枚金牌,是我职业生涯最完美的句号,因为它意味着未来。” 他坦言,在训练中最困难的,不是技术动作的磨合,而是如何将一颗冠军的心传递给年轻人。“我希望他学会的,不只是如何赢,更是如何在看似要输的时候,依然相信自己。”

陈光则依然沉浸在激动中,他哽咽着说:“哲哥的肩膀,是我站过最坚实的地方,没有他,我可能在那次失误后就崩溃了,他让我相信,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,只要有人为你奠基,只要你敢于向上攀登,就真的能够触及。” 他表示,这枚金牌属于李哲,而未来的路,他将带着这份力量,独自去迎接更多的挑战。

坐在他的肩膀上,真的能摘到星星—老将李哲与少年陈光的跳水传承之路

“坐在他的肩膀上,真的能摘到星星。” 这不再是一句比喻,在布达佩斯的泳池边,它被赋予了一段关于信任、传承与超越的生动注脚,李哲用他宽厚的肩膀,将中国跳水的希望稳稳托起,送向了更广阔的星空,一个时代优雅地落幕,另一个时代,正带着星光,璀璨开启,体育的魅力,在此刻超越了胜负,化为一种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,激励着每一个心怀梦想的人。